氦之冷凝(8)
偶其实没在电视台混过啦, 还望电视台的同仁过来跟帖补充啦 ^_^
电视台跟校刊是一起创台/创刊的
大概开校会的时候会用, 好像是每周日返校回来, 都有校会/班会
然后晚间6点左右会有新闻, 点歌等节目~
想起高三的时候,校电视台在放 流行花园~差点没把我们女生急死~当时就想早点高考,考完了看F4~哈哈哈哈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氮之冷凝(5)
[em27]电视台创建于2001年初,这里说的创建是指设备大部分购置齐备。当时电视台隶属于学生会文艺部,文艺部部长徐桥兼任电视台台长。后学生会改选,新任的文艺部部长刘丹兼任电视台台长。这一时期权且称之为“摸索时期”。编辑室设在图书电教楼501,主要节目为《广角透视》,现在学校里面各种宣传材料上的电视台的照片就是当时留下的。2001年秋季学期开始后的校学代会中,开始设置独立电视台台长一职,电视台也变成学生会一个独立的部门,沈丽当选电视台第一届台长,副台长于江,后增设副台长赵亮。开始时设两个节目组:第一组广角透视节目组,制片人刘姝;第二组新闻节目组,制片人王钦冉。后又增加青春驿站节目组,制片人于江。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全面发展时期”。编辑室设在图书电教楼的4楼,非线编、演播大厅、大型摄像机相继投入使用,出片的频率达到一周一期,两组轮流,主要节目有多期新闻节目《广角透视》以及专题节目《古典音乐》、《曲阜纪行》等。在本坛广为流传的“F4大放送”也发生在这个时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7 11:20:30编辑过]
哇!!楼上从哪里找到的?还是自己写的? 详细!! 有没有详细介绍校刊的?? [em04][em04]
所以说, 楼上在电视台做过嘛?
以楼上的经历..还是不要回帖子了..直接写自传啦! [em07][em07]
所以...你到底是哪一届的哦, 为什么大事小事你都知道啊~
连徐桥都认识 [em04][em04]
电视台好玩吗? 我也一直觉得那里很神奇~~
你是做什么的? 编导?记者?还有什么? 我对电视台里的分职不熟, 给我讲讲吧 [em04][em04]
从2002年的开始说吧。电视台有台部,台长、副台长、秘书长各一人。台长全面负责,副台长协助组织。秘书长负责秘书处,秘书处有秘书若干人。秘书处的主要任务是各种文案管理和各期海报的制作,包括记录会议记录,管理办公室物品,安排值日,组织问卷调查等。下设摄制组,摄制组的负责人是制片人。每组配备编辑策划、摄像、主持人各一到两名不等。另外根据情况可能还设有出镜记者。编辑策划主要负责前期的脚本制作和后期的剪辑;摄像负责拍摄;主持人负责串词;出镜记者负责采访。后期进行了独立制片人的尝试。独立制片人即非电视台在编人员作为制片人,利用电视台的人员和设备,组织拍摄节目,最后在电视台播出。
楼上的好佩服一个!!!
等我细细研究一下~~再详细问你~~先睡了..凌晨2点半了都 [em04][em04]
好,那我继续写。
2002春季学期接近结束的时候,经过沈丽等人的积极争取,经过校长同意,电视台已经成为了独立于学生会的一个组织,仍归团委管辖,两个月后的秋季学期开始时,由于某些不便谈论的外部原因,电视台重新收归学生会,而台长同时占据学生会常委会的一个席位。此时电视台进行了改选,沈钰忱当选电视台第二届台长,台怡为副台长。秘书长由邓风雅担任。这一时期是“继续发展时期”,各种设施与技术设备情况与前一时期基本相同。正是由于与前一时期良好的延续性,电视台不仅在节目制作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其它很多方面还进行了新的尝试。开始时共有六个摄制组分别是:广角透视,制片人李超;新闻,制片人张真;校园童话,制片人曲小璐;绝对电影,制片人荣斐;青春驿站,制片人刘泉;探索,制片人陆航。后广角透视与新闻合并,校园童话与青春驿站合并,绝对电影与探索合并,成为三个摄制组。此时的出片频率达到了一周两期。值得一提的是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得到了突出——下午的活动晚上就可以出现在新闻里,以及校园剧和元旦联欢节目的成功尝试。另外还有过一次去济南参观山师附中电视台,一次参观58中电视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7 11:41:25编辑过]
另外还有过一次去济南参观山师附中电视台,一次参观58中电视台。
哇哇哇~~这种活动很有交流的历史意义哩!!
本来去济南那次还想去省实验中学和省电教中心,可是由于火车晚了5个小时,都未成行。那次的特快比普快还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7 11:47:24编辑过]
冰点管理员
楼上的好强。。难道说就是电视台的秘书长?业务这么熟悉~
这也就是在二中,高中生能做成这样,真是不错。我在海大混社团也混过不少,就没有几个象样的,别说电视台,连广播站都弄不好。我经常都在想,就这么点破活儿,拉来我们二中的高中生都干的比他们好,这帮子大学生咋就这么笨呢。海大好歹还是211重点,可是学生综合素质比二中的相差巨大。
我不是秘书长,只是听说的比较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