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舆论导向影响cosplayer形象 .cosplay作为一种行为艺术,其表演者往往会被当作与社会大环境格格不入的“另类”。由于cosplayer大都扮演是日本动漫游戏角色,这点也很容易引起某些人的过敏反应。但公众对cosplayer的认知,主要都是根据依赖媒体的舆论导向先入为主。
大陆最先接纳cosplay的媒体应该是游戏杂志和漫画杂志,这两种读物的读者大多是对新信息的接纳能力比较强的年轻人,因此从刊物的cosplay介绍中很快地了解这项活动的性质,并多数能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cosplayer。但早期的cosplay介绍仅仅局限在当时同为小圈子玩艺的动漫游戏杂志,所以尽管不少动漫评论人为这项活动正名和探讨,社会一般群体对cosplay却还是一知半解。
而仅有的少数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偏于表达一种“恐惧”而不是“探讨”,比如用“孩子热衷卡通扮演引起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担忧”、“奇装异服上街影响秩序”这样的语句去形容cosplay,强调了它与传统环境的冲突,却没有对公众解释这项活动的实质,从而在舆论上将cosplayer(学生为主)与公众(家长、教师等)放在了对立的位置上。部分人士对cosplayer怀有偏见和误解,有甚者更做出较为偏激的言论和行为。
cosplayer——现阶段社会的弱势群体
虽然各大ACG网站,争先恐后地刊登各种有授权或没授权的cosplay图片来吸引眼球,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里出现漫展cosplayer那靓丽的身影,但公众曝光度的增加,并不代表cosplayer的话语权同步增强。
“弱者没有说话的权利。”如今动漫事业开始走向产业化商业化,某些主办者出于自身的考虑,只重视cosplay能带来多少商业价值,却无视了cosplayer自身渴望尊重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单纯愿望,剥夺了cosplayer作为漫展参与者所应享有的消费者权益,在这个时候cosplayer如果没有一个可*的后台支撑,又如何去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上万个固定的动漫社团,其中大约四成同时从事cosplay活动。大多数社团在参加各项动漫活动时处于各自为政的松散状态,一旦出现与主办方的纠纷,往往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cosplayer的主体是学生或刚出来工作的新鲜人,不管是社会关系还是经济力量都不能与主办方机构相比,因此两者在对话时就处于一个严重不平等的状态。
面对现状,目前国内已有cosplayer作出了尝试,以“联盟”形式参加活动和进行交涉。目前国内已有cosplayer作出了尝试,如天津联合社团,就是由天津几个高校动漫团体组成的联盟,今年参加OACC全国cosplay炫风大赛时,来自不同社团的二十多名cosplayer组成了三国无双cos队,在服装制作、彩排、行程上集体行动,使得cos小团体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目前上海的cosplay团体也在筹划成立专门cos工会的事宜。相信随着cosplayer自身意识的增强,他们能够在享受cos的快乐同时,也能争取到自己应有的权利。
转自:青聊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