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霍元甲》:一個時代的終結
[打印本页]
作者:
r200001
时间:
2006-1-30 11:33
标题:
《霍元甲》:一個時代的終結
霍元甲,一个以武术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武学宗师,被世人代代传颂。李连杰,一个被誉为“功夫皇帝”的世界影坛巨星,将中华武术以优雅、洒脱的动作推向艺术的境。袁和平,一个被赞为“天下第一武指”的动作指导,打造出世界影坛诸多的经典动作电影。于仁泰,一个在好莱坞拍出《弗莱迪大战杰森》等片的最成功的中国导演之一,以前卫独特的手法而被影迷称道。当于仁泰执导、袁和平担任武指的《霍元甲》成为李连杰最后一部武术电影时,它也自然成为一出华语影坛乃至世界影坛十足的重头戏,吸引着世人极大的关注。
《霍元甲》在短短的104分钟内表现霍元甲一生的沉浮,短促而又精简。故事遵循着“嚣张、凶猛--遭难、低沉--反思、雄起”的常规套数,宏观地再现霍元甲如何领悟到武学真谛的人生路线。这种叙事手法是香港电影数十年来形成的一大特点,传奇人物的事迹往往都是轻轻点水式的段落式截取。这也决定了香港电影很难完成以影像形式,完整呈现在神州大地风云百余年的霍无甲师傅的传奇。
在《霍元甲》这部香港式的短促人物传记片中,弘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影片的第一要义,也构成了影片最大的现实意义。影片结尾,当中毒吐血的霍元甲再次走上擂台时,我仿佛看到了千年前“刑天舞干戚”的壮举,而当农劲荪带领全场高呼“自强不息”时,一种民族的豪气由然而生,令人激动不已。从霍元甲与奥比音到霍元甲与安野的打擂,包含着深厚的民族主义情结。这使得影片中擂台比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艺和动作的比拼,在日本刀对三节棍、中国枪对将普鲁士矛、迷踪拳对西洋拳击等不同的武术技击方式的交锋中,包含着霍元甲师傅传统的民族情怀,是一种正义与邪恶的对抗,是一幅侵略与抗争的画圈。不过,这种抗击外敌的民族情怀一直是中国武侠片的传统之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武林志》、《武当》等影片将武林中的个人恩怨转化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尖锐冲突,主人公面对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敌人,在不顾个人安危的豪情中呈现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谱就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赞歌。对照之下,《霍元甲》并没有摆脱这种固有的模式。
所以,从华语电影创新求变的角度来看,民族主义情怀并没有多大的开拓空间,在对民族传奇人物的影视化再现过程中,形式、格调上的突破或许更有实际意义,而这方面的突破完全可以世界影坛经典的人物史诗影片为参照。
在世界影海中,人物传记影片占史诗影片的相当比重。如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和《日瓦格医生》、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史巴达克斯》、莱德利.斯科特的《角斗士》、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等等。这些以传奇人物为核心的伟大影片,总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描绘出传奇人物的沉浮一生。呈现时代背景的恢宏场面和呈现人物情感、命运的窄小空间的相互交织是此类影片的特点之一。就像《日瓦格医生》中主人公半路被劫参军的段落,将一个小人物在动荡年代的卑微展现殆尽。所以,在我心中,一部完美的霍元甲传记体影片,当是一部气势恢宏、主题深厚的史诗影片,应将霍元甲所处的中国近代史与个人的传奇事迹相融合,将霍元甲的悲壮与整个民族的悲壮联系起来。很可惜,由于香港导演所面临的激烈的商业生存环境,使他们不可能也没有魄力去构筑如此一部恢宏巨制,《霍元甲》的编导只是在一非常窄小的空间里演绎。从整体上来看,是将霍元甲和社会大坏境中抽离出来。我们看到的是霍元甲个人由争强好斗的拳师蜕变为一代武学宗师的传奇人生,几乎看不到当时生灵涂炭、外侵内乱的中国社会全景图。这都让《霍元甲》与上述经典相比,显得少了些艺术气,而多了些小家子气。
在制作方面,《霍元甲》可以失败概之,9000万的投资的相当部分用于对世界各地武术冠军演员的挑选上,而没有放在影片本身的拍摄上。这大概是出于世界范围内票房收入的考虑,但无形中去“伤害”到电影本身的品质。事实上,从赏心悦目的观影需求来看,所挑先出来的对手与李连杰的过手中,并没有显出一流的水准,相反让我更加怀念那些与李连杰共铸经典武打的明星们:《精武英雄》中的周比利,《男儿当自强》中的甄子丹,《中南海保镖》的倪星,等等。在影片情节的设置上,于仁泰导演明显缺少一部经典在细节上所必须的精雕细刻的态度,一些局促的过渡更象是对观众的一种欺骗。影片结尾,日本人三田阴谋采用车轮战术与李连杰打擂,从四对一的安排来看,这一段完全可以作为本片的最后高潮,让影片的精彩在最后爆发。然而,令人不解也难以接受的是,导演仅用一个霍元甲擦汗的瞬间镜头将前三位打擂高手略过,没有任何一个动作画面的过渡,就让霍元甲直接面对日本高手安野。(对于这点,我觉得非常突兀,不敢相信影片到了最后的决战,打开手机查看时间,影片正好过九十分种,才确信霍元甲师傅的前三个对手已被于仁泰导演在银幕下解决了,呵呵。)
影片在剧情组织上乏善可陈,不足之处捬拾皆是。许多段落之间跳跃性过大,令我怀疑公映版是不是伟大的当局剪刀手们的又一部杰作。儿时霍元甲与赵健比武败北,发誓再不让任何人将自己打倒之后,镜头突然切换到成年的霍元甲与国外高手比试的擂台上,而对一个体弱多病的小孩成为津门鼎鼎有名的武师没有任何的交待;家人被秦爷义子惨杀后,也没有任何的过渡说明便直接提刀杀到秦府报仇。霍元甲从年青时的个人英雄主义到最后“家天下”的一代宗师的蜕变,由落魄、绝望后在农村的生活来承载。但影片中这一段落无非是插秧、做饭、打柴等乡间日常生活,没有任何具有戏剧矛盾冲突的事件发生,对于一个人的质变缺少起码的说服力。
由于袁和平与李连杰联手奉献过《精武英雄》这样的动作经典,因此,动作无疑成为影片最大的卖点和最被期待出采的地方。从《霍元甲》来看,不论武指还是演员,都明显已过颠峰,接二连三的动作戏并不能留给观众久远的不可磨灭的印记,一些看似激烈的武打完全不能满足功夫迷原有的期待。不过,在平平的动作戏中,《霍元甲》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擂台比武与动作写实。
纵观中国武侠功夫电影,“擂台比武”是一种最具有表演性的武舞形式。《霍元甲》中没有如《侠女》、《卧虎藏龙》中的竹林大战,也没有似《保镖》、《马永贞》(两部皆为邵氏影片)中的盘肠大战,只是将各方高手“请”上擂台,在限定的空间显现武术多变的魅力。既然制片方花大钱请来世界各国、各地“武林”中的行家里手,采用写实的手法便是体现这些武术明星真实功力的最佳选择。影片真实地将搏击的场景拍摄下来,给观众产生些许身临其境、目击现场的心理感受。一拳一脚、一着一式的写实动作对于喜欢程小东空中舞蹈化飘逸的观众来说则少了几分精彩与娱乐。
个人认为,与其说《霍元甲》是一部人物传记式影片,还不如将其看作为一部宣扬中华武术的影片。因为,影片的重点并不在刻画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而在于表达霍元甲所代表的中华武术的精神。在影片中,李连杰运用了三截棍、枪、剑、刀等多种武术武器,表现出中华武术的精深与多变。通过霍元甲家破人亡的切肤之痛和诸多的对白表现中华武学精神,告诉全世界观众,中国武术不是用来打架争强好胜的手段,不是为了争什么所谓的“津门第一”和“天下第一”,打赢与战败并不是关键所在,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修养,中华武学最高的境界在于战胜自我。
对于李连来说,演技几乎等同于漂亮、洒脱的动作,而一向都缺少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这一点在《霍元甲》中同样有所体现。霍元甲的形象过于脸谱化,年轻时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张狂竟让我想起了《狮王争霸》中的赵天霸。父女之间的亲情也是流于表面,导演在幼女被杀后没有给他一个映射内心痛苦的特写,虽有数个闪回的镜头再现女儿的可爱,但也不能令人心生悲悯与感动。孙俪饰演的月兹是一位心底纯洁的农村盲女,与村民一起搭救了落魄的霍元甲,在数年的乡村生活中与霍元甲产生一种若即若离的儿女之情,作为文戏丰富影片的内容。但由于霍元甲返津抵沪后未能再回乡与月兹及村人相逢,使得这段感情戏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影片结尾月兹空对山谷想像霍元甲打拳的镜头也就显得画蛇添足般的不伦不类。然而,剧情设置的失败并不能掩盖孙俪的演技,在有限的戏份中,她展现出在《玉观音》等影视剧中含蓄又具张力的表演功力,言谈举止间都收放自入,从外表到内心流露着乡村姑娘的感性与纯情。
带着长久的期待、高涨的热情,看到的却是一部精彩平平、毫无突破的《霍元甲》,失望之情自然溢于言表。想到这便是杰仔最后一部武术电影,已过不惑之年的他竟以这部影片作为自己半生的总结之作,心中禁不住生出几分怅然与悲息,感叹一个属于李连杰的功夫时代竟这么暗然退场。回头望去,只见往昔的精彩依旧熠熠闪烁:《精武英雄》、《男儿当自强》、《东方不败》......
作者:
r200001
时间:
2006-2-1 07:43
確實還行
作者:
r200001
时间:
2006-2-6 11:30
沒有什麽很亮眼的新星
作者:
SK.MaDDoG
时间:
2008-8-22 12:15
突然翻出来这么个帖子
你可以去下载完整版,2小时,效果很好
欢迎光临 冰点论坛 - 青岛二中主题社区 (http://icebbs.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