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 高考填报志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土卫十七 2005-2-16 00:12

[转帖] 高考填报志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P>卢光志 荆莹</P>
<P>    考生志愿是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填报志愿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被录取以及被录取的学校和专业是否满意,从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考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方向。每年的招生录取,都有部分高分考生落榜或被录取的学校和专业不理想,留下终生遗憾,也有一些考分不十分突出的考生进入了理想的学校和专业,究其原因,就在于填报志愿是否得当。因此,高考志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生和家长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P>
<P>   一、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常见问题  </P>
<P>    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招生工作的经验,发现考生填报志愿有以下常见问题:</P>
<P>    1、不懂政策,信息不全、不准,分析不透彻或不正确;   2、指导思想不明确或不切合实际,或填报的志愿与指导思想不符;  3、第一志愿学校或专业过高或过低,过高风险太大,过低心有不甘;或不可思议地未填第一志愿学校或专业,而只填后续志愿,即使分数超过第一志愿学校或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不可能被录取。  4、学校志愿或专业志愿间梯度过大或梯度过小;  5、是否服从调剂志愿填报不当。学校志愿和专业志愿未填或未填满,就填服从调剂,自动放弃选择机会;或学校志愿已填,但专业志愿未填,且未填服从专业调剂,学校无法录取,只能退档。  6、自闯“红灯”,填限报学校或专业。如体检受限、语种受限、面试成绩受限、单科成绩受限、民族受限、会考成绩受限等;  7、粗心大意,志愿表(卡)填涂不工整、不规范、不准确或错填、漏填,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学校代码或专业代码填错,把自己费尽心思选好的学校或专业的代码涂成别的学校或专业的代码;②科类填错,例如:理科考生将文科类学校和专业填到自己的志愿表上;③录取批次填错,例如:将提前批录取的学校填到重点批里;④录取专业填错,例如:将A学校的专业填到B学校的志愿里;⑤用笔不符合要求,涂卡不均匀或力度不够,卡面脏、皱、折等,致使读卡出错;  8、家长或老师指导不正确或包办代替、强迫命令,不尊重考生本人意愿,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P>
<P>二、考生填报志愿的程序和方法: </P>
<P>结合近几年在指导高考志愿以及招生录取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建议考生和家长应按以下程序和方法填报高考志愿:</P>
<P>(一)广泛搜集资料,全面掌握信息并加以正确分析。这是避免“跟着感觉走”和“瞎撞”等草率做法,保证填好志愿的前提。必须掌握的信息有: 1、招生形势、体检标准、照顾政策、录取原则、录取批次及各批次的最低控制线、划线方法、投档比例等等;  2、有关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和特殊要求,包括综合办学实力、校风学风、往年的录取分数、收费标准、录取批次、招生计划(比往年增加还是减少)以及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身体要求、就业去向、是否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点、有何特殊招生要求等;还有学校所在地的消费水平、交通状况、气候与饮食习惯等;  3、填涂志愿表和信息卡的具体要求。 </P>
<P> 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阅读、上网查询省级招生部门的宣传材料和招生院校的简章以及报刊、杂志,参加招生咨询会,前往学校参观、实地考察等方法广泛搜集信息并加以正确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P>
<P>1、正确看待录取分数的“大年”和“小年”。虽然总的来说,高校录取似乎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大年”和“小年”交替出现的波浪式变化,但这并不是普遍规律。对某一个学校来讲,上年是“大年”,今年未必一定是“小年”,反之宜然,可能连续几年都是“大年”,也有可能连续几年都是“小年”,不一定特别有规律。如果很多考生认为去年是“大年”,分数太高,今年不敢报考,就必然出现“小年”,但如果很多考生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去年是“大年”分高,今年敢报考的人少,我可以大胆地报,这样想的人多了,分数必然也就高了,就又变成了“大年”。因此,录取分数的高低最终是在考生填报志愿结束以后,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排序后形成的,完全取决于考生的填报,报得人多分数就高,报得人少分数就低,而不是招生院校或其他任何人能事先确定的。因此考生不要盲目相信个别人员对“大年”“小年”的估计或对录取分数的随意预测,应综合分析学校的整体情况,估计正常情况下大约会在多少分左右,作为参考。</P>
<P>2、正确看待招生计划多少和录取几率高低的关系。录取几率的高低取决于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数的比例。招生计划数和录取几率并不总是成正比,招生计划多的院校或专业,报考的人数可能更多,考生被录取的几率未必高;反之,招生计划少的院校或专业,由于考生有恐惧心理,往往敢于报考的人少,考生被录取的几率也有可能高。同样的道理,本地院校招生计划多录取几率高,外地院校招生计划少录取几率低的说法并不总是正确的。因此,考生和家长对此应有清醒地认识,不能单纯按招生计划多少来作为决定是否报考的依据。</P>
<P>3、正确看待招生院校往年录取分数统计。招生院校往年录取分数统计是考生填报志愿时的重要参考,但重点要看录取最低分、平均分,尤其是平均分参考意义更大。分专业的分数统计对各专业招生人数较多的学校来说具有统计意义,参考意义较大。对招生总数较少的院校来说,由于各专业招生人数很少(例如:只招一个或几个),其分专业的最低录取分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完全取决于个别考生的填报,不具有统计意义,不能作为能否填报某个专业的主要参考。</P>
<P>4、对个别招生人员所做出的承诺要有清醒的认识,看其是否符合招生规定,是否夸大其辞、盲目承诺。说得再好,兑现不了等于零。对非专业招生人员的随意分析、预测、承诺,更要加以警惕,谨防上当。</P>
<P>考生和家长要以省级招办、高校招办、国家正规新闻媒体等权威部门提供的信息作为参考依据,要正确分析新闻报导。近年来,个别报导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严重失实,误导公众,影响很坏,这种对高考的过度“炒作”已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在加以规范。</P>
<P>5、在对学校或专业不够了解的情况下,且不可望文生义、道听途说或“跟着感觉走”。例如:有的家长和学生仅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国际”二字就简单地认为,录取到这样的专业就很容易出国,将来一定待遇优厚,生活舒适,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因此,对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必须进行认真研究,切忌不懂装懂。</P>
<P>(二)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明确指导思想,进而确定选择重点,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在正确估价自己的基础上,才能明确指导思想。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确定选择重点。确定了选择重点,才能逐步缩小“包围圈”,才能选得快、选得准、选得好,否则,面对厚厚一本招生资料、成百上千所院校、成千上万个专业,在短短的几天内只能是看得眼花缭乱,发出“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叹。许多考生之所以志愿填得不好,主要原因就在这里。有的不能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指导思想不合理,选择重点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指导思想不明确,选择重点不确定,忽左忽右,没有主心骨,等等。因此,走好了这一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生和家长必须高度重视。</P>
<P>考生首先要综合考虑国家需要、自己的高考总分及相关科目成绩、兴趣、志向、特长、性格、体检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将来希望从事的工作、就业前景等因素,对自己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估价,然后确定指导思想:是力求稳妥、只求有学上呢?还是稳中求好、争取一箭双雕呢?还是志向坚定、非某某地方某某学校某某专业不去呢,还是其他。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思想并无优劣之分,只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只要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就是合理的。要面对现实,量力而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幻想、一厢情愿是不行的。但自卑胆怯、缺乏自信、降格以求也是十分有害的。指导思想一旦明确,就要保持相对稳定,而且要自始至终地贯彻到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去。</P>
<P>指导思想明确之后,还要从院校、专业、地域等因素中确定自己的选择重点。在确定选择重点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P>
<P>1、处理好国家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要做到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对口。这不是空话、套话,而是实话,离开国家需要,个人的理想只能是空想、幻想,个人的发展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江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大会上语重心长地向青年学生指出:“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如果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因此,考生要正确处理国家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要在服从国家需要的大前提下,填报个人喜爱的学校和专业。</P>
<P>2、处理好个人条件与学校和专业要求的关系。要做到个人条件与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的要求对口。要对照学校和专业的具体要求,实事求是地、正确地估量和分析自身德智体各方面的情况,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那种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做法是行不通的。</P>
<P>3、处理好学校、专业、地域的关系。一般来说,除非考生的分数足够高,否则,选择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热门地域+不服从调剂是很难实现自己愿望的。学校、专业、地区三者都能如愿固然最好,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都如愿时,则必须权衡利弊,有所侧重。可以侧重学校、专业,地域其次;也可以侧重学校、地域,专业其次,也可以侧重专业、地域,学校其次。或者只侧重其中一项,把其他两项放在其次。侧重点以及侧重程度如何确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价值取向而定。</P>
<P>4、处理好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的关系。重点院校拥有高素质的师资、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学风校风,学生综合素质高,出国深造、考研的机会大大高于一般院校,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用人单位对重点院校的毕业生特别青睐。但重点院校也有冷门专业,也有考生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入校后学习没有积极性和进取心,是不可能学好的,有的甚至会导致退学等严重后果。而不少一般院校也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有考生感兴趣的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得好,将来照样可以大有前途。</P>
<P>5、处理好“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关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专业的“冷”与“热”, “冷”与“热”是相对的、暂时的,是不断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一个时期的“热”,可能会带来另一个时期的“冷”,“热”到顶峰往往就是“冷”的开始。重要的是要看所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再“热门”的专业如果自己不感兴趣,也不可能学好;再“冷门”的专业只要自己学得好,将来照样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P>
<P>6、处理好本地院校和外地院校的关系。诚然,报考本地院校在了解信息、录取、学习、生活、就业、费用等方面有很多有利条件。但报考外地院校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和能力锻炼,特别是独立生活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在今后踏上社会、发展事业的道路上将会受益无穷。另外,外地高校总是多于本地高校,且名牌高校多,考生选择范围广。因此,考生不要眼睛只盯着本地高校,要综合考虑,内外兼顾。</P>
<P>7、处理好经济发达地区院校和经济落后地区院校的关系。考生不能眼睛只盯着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要兼顾落后地区的院校,这样可以扩大选择范围,减小风险。经济发达地区也有一般院校,经济落后地区也有重点院校。在经济落后地区虽然暂时条件艰苦一些,但一般来说毕竟是短暂的,而且对自己还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P>
<P>(三)选好第一志愿(包括学校第一志愿和专业第一志愿)。选择重点确定之后,就可以从厚厚一本招生计划资料中选出一小部分符合自己选择条件的院校和专业,然后逐个加以分析、筛选,最终确定第一志愿学校和专业。第一志愿应该是考生最满意又最有可能被录取的学校和专业。按照录取程序,各高校都首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也最希望多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热门”专业也优先安排给第一志愿的考生。高校只有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考虑第二志愿或其他志愿的考生。第一志愿满额时,第二志愿报考该校即使分数很高也不会被录取。学校在专业安排上一般也按上述原则来进行。因此,第一志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考生必须高度重视,慎之又慎,争取选准选好,既不能盲目攀高,也不可过于保守。若第一志愿填报不当,就有可能录取不到理想的学校和专业,甚至有可能落选。</P>
<P>对于提前批志愿,由于为考生多增加录取机会,即使不被录取也不影响后面批次的录取,因此很多考生本着“不填白不填”的想法填了提前批志愿,一般说来是有道理的。但有的考生并不适合填报这类学校或者自己对这类学校并不十分满意,只是觉得不填有点可惜,就随意地填报,结果被录取后发现自己真正希望的是被下面批次的其他学校录取,而且按自己的成绩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是已经没有机会了,结果追悔莫及。因此,是否填报提前批志愿,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想好了再填,否则会弄巧成拙。</P>
<P>(四)掌握合理的“梯度”,选好第二志愿及其他志愿(含学校志愿和专业志愿)。当考生的第一志愿未被满足时,第二志愿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如果填报得当,就能被第二志愿录取,也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因此,考生不能轻视第二志愿,要以第一志愿为“基调”,按照从高到低、从“热门”到“冷门”、适当拉开“梯度”的原则,尽可能选好第二志愿。填好第二志愿的关键是与第一志愿保持合理的“梯度”,“梯度”过大虽然录取的把握性大,但考生会觉得太吃亏,心有不甘; “梯度”过小,风险就大,就有可能落到其他志愿或调剂志愿或者下一批次,甚至有可能落榜。但究竟多大的“梯度”算合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
<P>依次类推,其他志愿的填报也应该按照上述办法,不可轻视,做好前面几个志愿都不被录取的准备,尽量避免落到调剂志愿或下一批次甚至落榜。</P>
<P>(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考生的要求是不同的,而考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考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利用好自己的强项、优势,避开自己的弱项、劣势,才能提高录取的命中率。例如;身体条件是高校录取新生时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不少学校和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是有严格要求的。还有一些学校或专业可能会对考生的单科成绩、面试成绩、语种、身高、生源地等有所要求,等等,因此,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认真了解有关规定,不能填写限报学校或专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考生在诸如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方面的优势,对某些有这方面具体要求的学校或专业来说可以作为优先录取的依据,应充分加以利用。</P>
<P>(六)慎重填报“是否服从调剂”志愿。“是否服从调剂”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当考生所报各个志愿学校都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调剂到同批次其他未录取满额的学校;二是当考生的档案被某所学校调入后,所报的各个志愿专业都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调剂到该校其他未录取满额的专业。一般来说,考生总分达到了某批次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只要服从调剂,被录取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否则,当考生填报的几个学校志愿不能被录取时就会落到下一个批次,甚至有可能落榜。同样,当考生总分达到某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只要服从专业调剂且无受限因素,是会被录取的,否则,当考生填报的几个专业志愿都不能满足时就会被学校退档。当然,学校在调剂专业时会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综合考虑考生各方面的情况,尽量调剂到与考生专业志愿相近的专业中去。因此,填报服从调剂可使考生在选定的学校和专业未被满足的情况下,仍然有机会参加同批次的其他几十甚至上百所院校以及所报学校的其他专业的录取,从而大大增加了被录取的几率,提高了志愿的有效性。但同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填报服从调剂也增加了被调剂到考生不满意的学校和专业中去的机会,不能只盼望自己满意的调剂结果出现,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最坏打算,以免后悔。这是因为高考录取时间紧、工作量大,在对考生进行调剂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难以完全满足每位参加调剂录取考生的学校或专业期望,而且考生一旦被调剂录取,即使对录取的学校或专业不满意也无法更改,之后再好的录取机会也已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了。因此,是否填报服从调剂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跟考生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必须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笔者认为,批次越靠前,填服从调剂越要慎重。因为前面批次已被调剂录取的考生,即使对录取结果不满意,想参加后面批次的录取也已经不可能了。而前面批次未被录取的考生仍有机会参加后面批次的录取,仍有可能被录取到自己选择的学校和专业中去。</P>
<P>需要说明的是,有的考生既不填服从调剂又不填不服从调剂,这种情况高校均按不服从对待,因此,考生对是否服从调剂必须有明确的表示。个别考生在学校志愿和专业志愿不填或未填满时就填服从调剂是不恰当的,这等于自动放弃了很多选择的机会,是非常可惜的。</P>
<P>(七)准确、规范地填表涂卡。每年都有考生因填表涂卡不规范或错误而被录取到不理想的学校和专业,甚至落榜。这看似简单的一环其实正是最不可忽视的一环,因为再好的想法也必须落到纸上才算数,志愿表和信息卡要真实地表达考生的想法,否则,有可能前功尽弃,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造成终身遗憾。因此,考生必须细致、准确,不能马虎从事,乱填一气。</P>
<P>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家长和老师凭着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有的家长不认真分析考生的实际情况,不顾子女志愿、爱好,完全凭个人的主观臆断、甚至个人的好恶出发,不懂装懂,不问青红皂白,采取独断专行的强制行为或越俎代庖、包办代替,有可能断送考生前程、酿成痛悔一生的悲剧。前车之鉴,不可不牢记。 </P>
<P>    总之,填报志愿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对待。一个好的志愿既要体现家长的意见和考生的愿望,又要保证录取的“命中率”高(当然最好是被第一志愿录取)。只要考生和家长正确分析,认真研究,慎重填报,是能够取得满意效果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 高考填报志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